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第7页

04月22日

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1788次
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下)

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上)1.正确判断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 2.C单选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的伟大跨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A统一制度B民主制度C人民民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3.A单选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 4.ABC多选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A革

08月28日

推进“三个十大”行动专题培训班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7 | 浏览 : 72982次
推进“三个十大”行动专题培训班

推进“三个十大”行动专题培训班 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赋能新应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十四五”能源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转型与能源消费本地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人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我国“双碳”目标下重点行业和地方转型政策展望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与地方政府作为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政府建设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市场活力——习近平在企业

08月14日

我们的国歌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12605次
我们的国歌

我们的国歌 1.正确判断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2.正确判断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只对国旗、国徽有明确说明,没有提及国歌。 3.正确判断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第136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4.A单选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A2017年9月1日B2017年10月1日C2004年3月14日D2014年3月14日 5.B单选荷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国歌的国家。A英国B荷兰C日本

08月11日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实现路径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3995次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实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实现路径(下) 1.正确判断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正确判断1979年3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国家计委1979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邓小平在党内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3.正确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4.正确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5.正确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6.B单选(人才)是第一资源。A科技B人才C创新D发展 7.C单选(创新)是第一动

08月11日

全面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3421次
全面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全面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下) 1.正确判断2023年2月7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正确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 3.正确判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4.正确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5.正确判断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

08月11日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5878次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 1.正确判断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2.正确判断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3.正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制度问题,想得是很深的。他考虑的不仅是要解决好制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问题,而且是要解决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现代化问题。 4.正确判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

08月04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6505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下) 1.正确判断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无法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 2.正确判断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3.C单选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A发展B学习C创新D实践 4.B单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

07月14日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5453次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下)  1.正确判断2014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做出批示,指出:“眼睛不要只盯在大城市,中国更宜多发展中小城市及城镇。” 2.正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3.正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 4.B单选(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城镇化开始进入以人为本、规模和质量并重的新阶段。A党的

07月14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5487次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下) 1.正确判断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 2.正确判断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尝试跨省、跨国龙头企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3.正确判断我们要促进城乡要素联动。 4.正确判断我们要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 5.ABCD多选下列属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是()。A上海B无锡C常州D苏州 6.D单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A党的十六大报告B党的十七大报告C党的十八大报告D党的十九大报告 7.B单选(1993年),我国取消粮票制度。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

07月14日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人才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10658次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人才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人才(下) 1.正确判断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千百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2.正确判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3.正确判断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 4.B单选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A技术B人才C政策D制度 5.A单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A专业知识B科学素养C知识D能力素质 6.ABC多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31

鲁ICP备2000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