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3页

03月17日

建设区域创新高地 塑造发展新优势(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通用能力专题 | 评论 : 0 | 浏览 : 4972次
建设区域创新高地 塑造发展新优势(下)

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塑造发展新优势(下) 1.正确 单选我们要依托科创园区,探索科创新模式新机制。 2.正确 单选国家级园区赋予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权限。 3.正确 单选我们应加强跨区域合作,整合区内外创新资源。 4.正确 单选我们要共建公共科研平台,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5.C 单选区域创新从空间形态看,(中心城市)具有创新优势,要发挥其对都市圈城市群的引领带动作用。A边远城市B沿海城市C中心城市D小城市 6.ABCD 多选创新集聚形成的因子包括()等。A基础设施与服务共享B劳动力匹配与流动C知识集聚与溢出D不确定性与竞争 7.ABCD 多

03月17日

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通用能力专题 | 评论 : 0 | 浏览 : 7463次
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下)

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下) 1.正确 判断胆识一般是指胆量和勇气,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 2.正确 判断在突发事件面前,年轻干部的精神状态、决断能力、进取精神、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成为考验见识的重要方面。 3.正确 判断年轻干部要把应急处突作为一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伟大事业来做,始终保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状态。 4.正确 判断年轻干部要展现敢于“碰硬”、敢于“动真”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 5.正确 判断政治勇气是考验胆识的“试金石”,年轻干部应勇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努力提高应急处突的胆识。 6.正确 判断

03月17日

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六大战略性问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通用能力专题 | 评论 : 2 | 浏览 : 4654次
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六大战略性问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下)

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六大战略性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下)1.正确判断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科学研究要从中凝练重大科学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2.正确判断我们要重视顶层设计,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做强优势领域,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补上冷门短板,把我国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壮大起来,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3.正确判断我们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正确判断我们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饮食文化和良好生活习惯,严厉打击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5.错误判断我国公共卫生

03月17日

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能力的重要论述(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通用能力专题 | 评论 : 0 | 浏览 : 7819次
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能力的重要论述(下)

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能力的重要论述(下)1.正确判断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数。2.正确判断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3.正确判断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要实行“一票否决”。4.C单选“五个必须”要求之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A遵循组织程序B维护党的团结C维护党中央权威D服从组织决定5.B单选“五个必须”要求之一是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A遵循组织程序B维护党的团结C维护党中央权威D服从组织决定6.A单选“五个必须”要求之一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A

03月09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和政策体系(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碳达峰、碳中和 | 评论 : 0 | 浏览 : 15024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和政策体系(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和政策体系(下) 1.正确 判断仅靠提高效率,已不能解决煤电低碳发展的要求。 2.正确 判断当前,全球新能源成本在持续下降。 3.正确 判断碳中和中的“碳汇”必须是人为增汇。 4.正确 判断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要“两翼齐飞”。 5.正确 判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每个人付诸行动。 6.正确 判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硬仗、一次大考,中国必须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7.C 单选2020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3.77亿吨)。A27.22亿吨B20.16亿吨C23.77亿吨D28.34亿吨&nbs

03月09日

迈向碳中和:能源存储技术新进展(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碳达峰、碳中和 | 评论 : 0 | 浏览 : 13035次
迈向碳中和:能源存储技术新进展(下)

迈向碳中和:能源存储技术新进展(下) 1.正确 判断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2.正确 判断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3.正确 判断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我国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4.正确 判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B 单选《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A标准化B规模化C集约化D专业化 6.B 单

03月09日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路径与地方行动(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碳达峰、碳中和 | 评论 : 2 | 浏览 : 15507次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路径与地方行动(下)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路径与地方行动(下) 1.错误 判断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需要跨部门政策和战略。 2.正确 判断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3.正确 判断社会整体对碳达峰碳中和还缺乏共识,有些人仍认为碳排放控制是国际事务、外交事务,并不认为是自身的优先事项,整体意识不足,从而一定程度上出现外热内冷、上热下冷现象。 4.正确 判断目前碳减排目标还没有做到有效分解,基础数据不够清晰,目标约束不够严格,存在一定的弹性,配套的统计、监测和核查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5.正确 判断教育部印发关

03月09日

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与实践(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碳达峰、碳中和 | 评论 : 0 | 浏览 : 13725次
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与实践(下)

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与实践(下) 1.正确 判断当前,试点碳市场配额年成交总量仅为配额总量的20%—30%。 2.正确 判断总体而言,试点碳市场交易集中度过高、交易活跃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不高。 3.正确 判断发电行业能耗和碳排放数据质量好,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4.正确 判断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建设高水平的生态及保护体系。 5.正确 判断我国火电的规模很大,发电能源是以煤为主的。 6.B 单选在建设碳市场和管理碳市场的过程中,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新进)。A迅速推进B循序新进C迅速在全国推行D模仿国外 7.C 单选(44393(2021/7

03月09日

2060碳中和思考(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碳达峰、碳中和 | 评论 : 0 | 浏览 : 13576次
2060碳中和思考(下)

2060碳中和思考(下) 1.正确 判断虽然植树造林是很有效的碳中和途径,但是树叶、树枝、秸秆、粪便在腐败变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甲烷,所以必须要对树叶、粪便等物质进行处理。 2.正确 判断氢燃料电池车更适用于长途、重载车。 3.正确 判断采用富氧空气燃烧,有利于提高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正确 判断2060年碳中和目标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5.B 单选为解决零碳电力系统波动性大、稳定性差等问题,最需克服大规模(储能)问题。A发电B储能C充电桩D去煤化 6.C 单选(光伏+储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A可再生能源发电B去煤化C光伏+储能D

03月09日

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下)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碳达峰、碳中和 | 评论 : 0 | 浏览 : 11685次
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下)

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下)1.正确判断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正确判断碳达峰、碳中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3.正确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4.正确判断碳标签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5.正确判断为推动践行低碳理念,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规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了《大型活动碳中和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31

鲁ICP备200008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