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精神 - 第10页

07月21日

习近平法治思想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总书记重要论述 | 评论 : 0 | 浏览 : 7123次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下) 1.正确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2.正确判断当前,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得到了全面加强和实现。 3.正确判断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4.正确判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B单选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A良法善治B依宪治国C依宪执政D法治健全 6.C单选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A良法善治B依宪治国C依宪执政D法治健全 7.A单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公正司法B司法平等C良

02月09日

伟大建党精神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精神谱系 | 评论 : 0 | 浏览 : 2392次
伟大建党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精神是旗帜,精神是引领。伟大建党精神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心灵家园,守护好、建设好这片家园,让精神之源永远清澈纯净、碧波荡漾,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

02月09日

井冈山精神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精神谱系 | 评论 : 0 | 浏览 : 2617次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种子精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传统民族精神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大融汇和大统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精神。【精神起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历经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离开大城市向井冈山进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且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过程中,把马克思主

02月08日

红船精神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精神谱系 | 评论 : 0 | 浏览 : 2438次
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光芒。精神起源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本次大会始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终于嘉兴南湖的游船。原本在上海举行的会议,后来由于法租界巡捕的干扰破坏而被迫中止,代表们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完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05月29日

从沂蒙精神中汲取信念力量

发布 : 好学习 | 分类 : 学习 | 评论 : 0 | 浏览 : 3608次
从沂蒙精神中汲取信念力量

沂蒙精神内涵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概念提出于1989年,历经几次凝炼,终于在1997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广泛吸纳各界关于沂蒙精神的研究成果,认真总结临沂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进一步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爱党爱军——沂蒙精神的灵魂 开拓奋进——沂蒙精神的主题 艰苦创业——沂蒙精神的品格 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核心 沂蒙精神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沂蒙精神与时俱进、锤炼升华,成为沂蒙人民密切党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2013年11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公网安备37132302000331

鲁ICP备20000815号-1